刘海粟(1896-1994),名盘,字季芳,号海翁。汉族,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历任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
刘海粟,名槃,字季芳,号海粟,祖籍安徽凤阳,生于江苏常州。擅长油画、中国画美术教育。1910年在乡里办图画传习所,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办“上海国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6年任校长,开始人体“模特儿”教学,被责骂为“艺术叛徒”,但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1919年赴日本东京参加帝国美术馆第一次展览会,并对图画美术教育事业进行考察。1922年在北京举行首次个展。1923年被教育部聘为新学制艺术科课程纲要审核员兼起草员。1926年,孙传芳支持上海市政当局严禁美专裸体画命令,毅然复函与之论辩,美专遂遭密令封闭,又以“学阀”罪名遭通辑。1927年走避日本,与日本画界人士交游。1929年赴法国、瑞士,1930年油画《森林》、《夜月》等应邀展出于巴黎蒂拉里沙龙。国画《九溪十余涧》获比利时国际展览会荣誉奖状。1931年在法国巴黎克莱蒙画堂举行个展,同年回国在上海、南京举办个展,编译《世界名画集》1933年赴德国筹备展出“中国现代绘画展览”。1940年主持中国现代名画筹赈展览会,并在雅加达、新加坡、吉隆坡等地展出.1947年在上海“中国艺苑”举行个展。1952年任华东艺专校长。1979年、1983年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刘海粟美术作品展览”。历任南京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1981年意大利国家艺术学院聘任为院士,并颁赠金质奖章。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美国传略研究所授予“伟大成功大使”称号。美国世界议会颁给金焰奖。他艺术上兼通中外,卓著成就并造就艺术人才众多。上海、南京、常州建有“刘海粟美术馆”。出版有《刘海粟画集》、《刘海粟油画选集》、《刘海粟国画》、《学画真诠》等。
1896年3月刘海粟生于江苏常州,祖籍安徽凤阳。擅长油画、国画、美术教育。自幼酷爱书画,十四岁到上海入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
1910年在乡里办图画传习所,1912年11月与乌始光、张聿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首创男女同校,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1919年到日本考察美术教育,回国后创办天马会。
1920年10月赴日本出席帝国美术学院开幕大典,回国后著《米勒传》《塞尚传》等介绍西洋艺术。
1927年走日本,与日本画界人士交游。
1929年赴法国、瑞士,油画《森林》《夜月》等应 邀展出于巴黎蒂拉里沙龙。国画《九溪十八涧》获得国际展览会荣誉奖状。
1931年在法国巴黎克莱蒙画堂举行个展,在上海、南京举办个展,编译《世界名画集》。
1933年赴德国筹备展 出"中国现代绘画展览"。1929年遍访法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国考察美术,与毕加索、马蒂斯等画家交游论艺。三年间作有三百馀件美术作品,作品入选法国秋季沙龙与蒂勒黎沙龙,国画《九溪十八涧》获比利时独立百年纪念展览会荣誉奖,出版画册《海粟油画》。
1931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讲授中国绘画“六法论”,举办“刘氏国画展览会”。
后又在巴黎克莱蒙画堂举办旅美画展,作品《卢森堡之雪》为法国亦特巴姆国家美术馆收藏。回国后,在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后又先后应邀在德国、英国、印尼、新加坡等国举办画展。
1938年应中华书局之约,写成八十万言的巨著《海粟丛书》六卷。
1940年主持中国现代名画筹赈展览会,并在雅加达、吉隆玻等地展出。
1947年在上海“中国艺苑”举行个展。1949年后历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教授。1952年任华东艺专(现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并致力中西绘画。
1957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刘海粟油画国画展览会”,1979年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刘海粟美术作品展览”。
1981年意大利国家艺术学院聘任为院士,并颁赠金质奖章。1988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刘海粟十上黄山画展”。
刘海粟七十余年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艺通古今,学贯中西,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卓然“自成一家”,也可认为是“黄山画派”最代表性人物之一。
刘海粟与徐悲鸿同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是中国现代画坛的一对双璧,且都出生于江苏。但刘海粟与徐悲鸿水火不容几十年,两人之间的世纪恶战也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文摘周报》作者荣宏君的文章,揭示了徐悲鸿与刘海粟之间恩怨纠缠的真实面目,以下为原文:
1912年11月23日,刘海粟、乌始光等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1921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正式成立了。校址选在上海乍浦路8号一座租来的西式楼内。因为资金有限,条件极为简陋,据说校名是刘海粟将数支毛笔绑在一起,书就了“上海图画美术院”几个大字。
随后,报纸上刊登出了由刘海粟亲自撰写的办学宣言。大多数人认为,这些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自大,各种讽刺嘲笑之声不绝于耳。这在无形中也给学院带来了一定的知名度。1913年春天,上海图画美术院开始在《申报》上刊登广告,首批招了12名学生。关于这12个学生中到底都有谁如今依然是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一段悬而未决的公案。
据诸多关于刘海粟的书籍中说,这12个人中包括有朱屺瞻、王济远等著名画家,也有人说这12人中就有初次来上海学画的徐悲鸿。从事编撰徐悲鸿年谱工作的王震先生则具体考证了首批招生的学生名单,据王震说,首届招生正科和选科一个班共10个人,既没有朱屺瞻、王济远,更没有徐悲鸿。朱屺瞻、王济远等都是后来进入上海图画美术院的,而徐悲鸿则只待了很短一段时间便不告而别。王震认为“徐先生虽在该校约有两个多月,即不告而别,却被刘海粟糟蹋一生”。据此看来,徐悲鸿离开宜兴、远赴上海学画的确是因为看了刘海粟在《申报》上刊登的上海图画美术院的招生广告,但是王震又有考证,徐悲鸿应该报的是选科,而不是刘海粟所教授的正科。
对于徐悲鸿1913年走进上海图画美术院的这段经历,刘海粟一方常常夸大事实,而徐悲鸿一方则刻意回避,在双方当事人均无法正视的情况下,于是,美术界滋生出各种各样的猜想,使这段历史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历史终归是历史,徐悲鸿于1913年进入过上海图画美术院第二期的选科学习是不争的事实,但上海图画美术院是新式的学校,刘海粟也从未给徐悲鸿任过课,因此,无论从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来讲,还是从现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来讲,徐悲鸿与刘海粟都不存在师生关系。
1932年10月15日,“刘海粟欧游作品展览会”在上海北京路、贵州路口湖社开幕。这次画展盛况空前,展览会来者甚众,上海各大报纸均做了报道,《新晚报》为此专门做了特刊,刊登了刘海粟照片以及代表作若干幅,同时刊登的还有上海市长吴铁城作的《序》以及陈公博、蔡元培等诸多名流的文章。对于刘海粟而言,这或许是继欧洲名声大震后的又一个重要丰收。一切看起来都很圆满,如果不是徐悲鸿随后发表在《申报》上的那篇启事。
论战的起因是曾今可发表在《新时代》月刊上的那篇文章。曾今可说:“国内名画家徐悲鸿、林风眠……都是他的学生。”这句话惹怒了徐悲鸿。徐悲鸿应该还记得第一次来上海,满怀希望奔至上海图画美术院,却发现里面空洞无物后大失所望的情景,于是,他在看到曾今可的文章后毫不客气地立即撰文,于1932年11月3日在《申报》刊登《徐悲鸿启事》,以“野鸡学校”来鞭笞上海美专,进而斥骂刘海粟系“今流氓西渡,惟学吹牛。”
刘海粟看到启事后大怒,立即于11月5日在《申报》上刊登《刘海粟启事》以牙还牙:“美专二十一年来生徒遍海内外,影响所及,已成时代思潮,亦非一二人所能以爱恶生死之。”他又讥讽徐悲鸿自命为“艺术绅士”。在《刘海粟启事》的旁边,还刊登了一段简短的曾今可的《启事》。看来,这位一心想以“词的解放”出名的文人并不想扯进画坛的争端中,刊登启事明显有全身撤退的意思。
这下,画坛激起千层浪。彼时,徐悲鸿与刘海粟都是国内著名画家,一个是欧洲游学八载学成归国,先后任教于南国社、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后被聘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一个是敢于冲破封建传统,向军阀开战的艺术斗士,刚刚戴上了西方学者颁发的“艺术大师”的帽子,两个人之间肯定有一场恶战。
果不其然,四天后,徐悲鸿继续在申报刊登文章,说话更不客气:“伟大哉牛皮!急不忘皮,念念在兹。但乞灵于皮,曷若乞灵于学!学而可致,何必甘心认为流氓。”又不屑地向刘海粟说:“绘画之事,容有可为。先洗俗骨,除骄气,亲有道,用苦功,待汝十年,我不诬汝!”
刘海粟看到后更为生气,待要拿起笔来反击,又停下了。刘海粟在报纸上打嘴仗的功夫大家在此之前已经领略过,在裸体模特儿风波事件中,在《申报》上将上海一帮卫道士以及军阀孙传芳骂得落花流水,这一次竟然能够忍住不再回骂,实在是难得。据刘海粟回忆说,在看到徐悲鸿的第二个启事后,想要提笔再战,写到一半的时候,收到了蔡元培和梁宗岱的信。蔡元培在信中劝刘海粟,说刘海粟的名气比徐悲鸿的大,如果再要笔战岂不是帮他人提高知名度?不要把精力白白浪费在争闲气上。但这封信自始至终都未见到,也让后人对蔡元培是否写过这封信有所质疑。
人物简介
生平经历
艺术成就
人物轶事
与徐悲鸿